7月28日世界肝炎日起源于已故诺贝尔奖得主巴鲁克·布隆伯格的诞辰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小雅整理了
《维生素D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及抗病毒疗效的影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 25-羟基维生素 D3 水平与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性分析》
两篇文献,与大家一起探讨维生素D与肝炎的关系
(后附文献原文)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是世界性的疾病,全球约有4亿人曰受其困扰,也是我国肝细胞肝癌发生的最主要原因。研究发现,CHB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明显不足。
维生素D是一种重要营养素,它不仅仅可以在我们钙磷代谢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参与到免疫调节、炎症、细胞增殖及分化等多个生理过程。25-OH-维生素D作为维生素D的临床检验指标,是由外源性维生素D在肝脏内经由酶化合成的,也就是说外源性维生素D在肝内进行代谢。在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检测中临床检验发现乙肝患者多存在明显的维生素D缺乏症状。
首先,从死亡率上看,过去的多项实验结果都得出同一个结论:维生素D与各种慢性疾病的关系密切,基线维生素D水平低的患者终末期肝病及死亡的发生率高于维生素D水平正常的患者。
初始T淋巴细胞的活化依赖维生素D水平,T淋巴细胞受到乙型肝炎病毒(HBV)刺激后表达的维生素D受体需在维生素 D作用下形成复合体,从而激活T淋巴细胞,较低水平的 25( OH) D3 在激活T淋巴细胞后的增生指数较低,难以完全满足对HBV的杀灭作用
保定市人民医院曾做过CHB 患者维生素D水平与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研究,研究表明:血清 25( OH) D3 与 CD4 + /CD8 + 呈显著正相关,提示较低水平 25( OH) D3 的患者免疫功能也越差。
为了研究维生素 D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天津医科大学做了这样的实验。
收集未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将实验患者根据其血清中25-OH-VD分为三组:低水平组血清 25-OH-VD<20 ng /mll; 中等水平组: 20 ng /ml≤25-OH-VD<30 ng /ml; 高水平组: 25-OH-VD≥30 ng /ml。
给予长效干扰素肌内注射治疗,每次 6 MIU,每 2 d 一次,分别于 0 个月、1 个月、3 个月、6 个月,6个月后检测指标。
实验结果表明:血清维生素D高水平组患者治疗后其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指标变化幅度明显优于其他组。
各项试验表明维生素D的水平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以及抗病毒治疗的病毒学应答有一定相关性,高维生素D水平者其抗病毒疗效较佳。这可能为慢性乙型病毒性 肝炎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肝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实时监测其维生素D含量。
奥雅维生素D特点
•诊断级维生素D,健康体征关键指标
•分子捕获发明专利,测试更灵敏
•吖啶酯法直接发光,结果更准确
•妇幼品牌多年积淀,检测更专业
参考文献
[1]栗红江,胡素玲,刘洋,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性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 2022(002):050.
[2]何丽杰,王静,笪宇蓉.维生素D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及抗病毒疗效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6, 32(5):5.DOI:10.3969/j.issn.1000-484X.2016.05.029.
图片来源于网路,侵权联系删除